据网友发微博称,16年7月9日凌晨,年逾八十的父亲在家中突发心脑血管疾病,家属立即拨打北京急救中心电话(120),急救人员赶到后“只是简单地测了血压,就让我母亲赶紧找人往下抬人”。这位病患家属质疑,“120急救来了5个人,竟然抬不了一个老人”,且找人搬抬浪费了治疗时间。
急救人员的处置是否存在违规或懈怠?急救人员是否有义务帮病人抬担架?
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刘红梅说,据她了解,7月9日4时41分,北京急救中心接到患者家属电话;4时58分,急救车到达现场。
医生和护士带着全套设备,包括诊箱、插管等。医生给患者量血压、听心率、测血糖,发现患者有脑血管病特征,但基本生命体征平稳。
当时患者吐得比较厉害,需要将患者从5楼搬抬到一楼,患者年龄较大、身体比较重。医生和患者老伴儿一起下楼叫搬运工,又找了保安。
留下的护士看护病人,给病人清理呕吐物、穿鞋。患者家属又叫了邻居。
“最后,担架工、医生、保安和邻居四个人抬,一起把患者抬到救护车上,护士则拎着监护仪和其他设备跟随。
大约5时50分,急救车到达北京潞河医院急诊科。
一名急救专家分析指出,这种高龄脑血管病患者,要始终处于平躺状态。在楼道的拐角处,是要抬起担架把患者举过头顶的。当时,护士还要拎着监护仪,因此一个医生和一个担架工很难将患者平稳地从5楼抬下来。
医生和护士带着全套设备,包括诊箱、插管等。医生给患者量血压、听心率、测血糖,发现患者有脑血管病特征,但基本生命体征平稳。
当时患者吐得比较厉害,需要将患者从5楼搬抬到一楼,患者年龄较大、身体比较重。医生和患者老伴儿一起下楼叫搬运工,又找了保安。
留下的护士看护病人,给病人清理呕吐物、穿鞋。患者家属又叫了邻居。
“最后,担架工、医生、保安和邻居四个人抬,一起把患者抬到救护车上,护士则拎着监护仪和其他设备跟随。
大约5时50分,急救车到达北京潞河医院急诊科。
一名急救专家分析指出,这种高龄脑血管病患者,要始终处于平躺状态。在楼道的拐角处,是要抬起担架把患者举过头顶的。当时,护士还要拎着监护仪,因此一个医生和一个担架工很难将患者平稳地从5楼抬下来。
到底由谁负责?
“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急救约等于救护车和搬抬服务。”刘红梅说,我国的急救理念是把医生尽快送到患者身边,那么医生不一定具备搬抬的力量。“
实际上,院前急救服务的主要任务,不是搬抬和运输,而是对危急重症患者及时进行医疗处置,因为急救车上配备的是专业的医护人员。”
在此次事件中,由于患者家属在拨打120时说明患者肢体活动障碍,北京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在派出急救车时,配置了担架工。但在面对脑血管病、患者个人体征特殊等具体情况时,仍出现了一名担架工不够用的情况。
“虽然没有法律规章要求医生搬抬患者,但是搬抬危重病人一直是我们默认的分内事儿。”
实际上,院前急救服务的主要任务,不是搬抬和运输,而是对危急重症患者及时进行医疗处置,因为急救车上配备的是专业的医护人员。”
在此次事件中,由于患者家属在拨打120时说明患者肢体活动障碍,北京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在派出急救车时,配置了担架工。但在面对脑血管病、患者个人体征特殊等具体情况时,仍出现了一名担架工不够用的情况。
“虽然没有法律规章要求医生搬抬患者,但是搬抬危重病人一直是我们默认的分内事儿。”
专业担架员缺乏
记者了解到,专业抬架人员不足的情况在全国多地普遍存在。如在北京,急救中心每天呼入电话4000多个,其中要车的约1300到1400个,派出车辆900到1000车次。但是,并不是每辆急救车都配备了担架工。
经过多方呼吁,北京市拿出财力,给了四五十个担架工的经费。
经过多方呼吁,北京市拿出财力,给了四五十个担架工的经费。